首页

女王插嘴

时间:2025-05-26 04:03:15 作者:T台“气场十足” 南京艺术学院服装设计毕业作品秀精彩上演 浏览量:43266

  陈井安向第一财经表示,城镇化率大幅增加是一柄双刃剑,中国的人口空间布局不能像国外那样,少数农民是养不活这么多的城市人口的,而且城市的产业和公共服务的承载力也承受不了那么多人口。

  省会城市的扩张仍在继续。

  4月8日,西安和郑州发布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两个城市去年分别新增常住人口8.23万和18万人。此前一日,昆明也发布人口数据公报,显示昆明2023年较上一年增加常住人口8万人。

  截至目前,27个省会(首府)城市中已经有18城公布了去年人口数据。在全国人口负增长,以及部分省会所在省域人口减少的情况下,这18个城市去年常住人口全部实现正增长,18城人口增加超过120万人。

  省会城市加快吸聚人口

  在过去10多年里,人口继续向东南沿海发达地区流动的同时,在省域内就近向省会城市集聚成为最为显著的特点。从“七人普”数据来看,东部沿海中心城市和中西部省会城市人口都出现了大幅增长。

  四川省人口学会会长、四川省社科院研究员陈井安向第一财经表示,省会城市在产业和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上有更多的资源,可以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获得公共服务的机会,所以吸引省域内人口向省会城市集聚,省会城市的虹吸效应就越发明显。

  与此同时,很多省份也正在实施“强省会”行动,推动了省会的扩张。比如,昆明就明确提出,到2025年,昆明城市人口将达到1000万,建成区面积达到1000平方公里,进入万亿GDP俱乐部;到2035年,GDP将达到2.7万亿元。

  从七人普数据来看,2010年~2020年,共有32个城市常住人口增量超过100万人,其中,东部沿海共有20个,中西部12个。深圳、广州、成都、西安、郑州、杭州、重庆、长沙、武汉和佛山成为人口增长最多的十大城市,其中7个是省会城市。

  经历了疫情之后,省会城市对人口的吸聚仍在加快。在已经公布的18个省会城市中,合肥、郑州、杭州和成都2023年常住人口增长均超过10万人,分别增加了21.9万、18万、14.9万和13.5万人,另外,广州、西安和昆明也分别增加了9.29万、8.23万和8万人,人口增幅位居前列。

  上海市人口学会会长、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原院长丁金宏此前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表示,现在城市之间人口增减分化,省内流动比较大,未来长期格局就是省会城市以及部分省份的双中心地市会保持一定的增长,其他城市人口会持续下降。

  城镇化率提升是把双刃剑

  省会城市人口加快集聚的同时,城镇化率也大幅提升。

  2023年,成都和郑州城镇化率突破80%,分别达到80.5%和80%,分别较上一年增长0.61和0.6个百分点。在18个省会中,有13个城市城镇化率超过80%。另外,西安去年城镇化率79.88%,南昌城镇化率79.58%,都已经逼近80%。

  从全国来看,2023年年末全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66.16%,比上年末提高0.94个百分点。省会城市城镇化率大体比全国高15个百分点以上。发达国家的城镇化率普遍在80%以上,也就是说,省会城市的城镇化率基本上达到发达国家水平。

  不过,陈井安向第一财经表示,城镇化率大幅增加是一柄双刃剑,中国的人口空间布局不能像国外那样,少数农民是养不活这么多的城市人口的,而且城市的产业和公共服务的承载力也承受不了那么多人口。

  在这18个城市中,城镇化率最高的是乌鲁木齐,去年达到96.56%,而南京、广州和合肥都超过了85%,分别达到87.20%、86.76%和85.55%;兰州、武汉、杭州、昆明、呼和浩特、西宁、成都和郑州分别为84.85%、84.79%、84.20%、82.32%、80.72%、80.57%、80.50%和80%。

  按照目前全国城镇化率来看,未来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李培林2022年撰文认为,中国城镇化水平将会继续提高并突破75%的天花板。那么,还有近10个百分点的提升,这些人口是否还能向省会城市集聚?

  陈井安表示,现在人口大规模向省会城市集聚其实是一种失衡,是省会城市对其他地区的虹吸,而且集聚速度有加剧的趋势。现在需要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各个空间都应该有产业和公共服务上的布局,而且副中心城市还得发挥作用,吸纳更多的人口。

  实际上,近年来,省会城市的城镇化率有超预期的加快。根据西安市“十四五”规划,西安预期2025年城镇化率达到77%,但是这一数据去年已经接近80%。而成都市“十四五”规划提出,2025年城镇化率达到80%,这一目标在去年已经完成。

  陈井安表示,城镇化率多高比较合理没有一个标准,同时我们也还没有这方面的经验积累,这跟城市的实际条件有关,是动态平衡的。不过,城镇化率达到80%以上的人口集聚,城市的产业和公共服务设施会面临更大压力。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一带一路”税务学院·澳门(横琴校区)成立

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 温彬:5年期以上LPR下调了25个基点,这也是历史上下调幅度上最大的一次。特别是在当前有效需求不足、预期偏弱的情况下,有助于提振市场主体的信心,切实降低社会综合融资成本,进一步扩大总需求。

中英/北爱教育合作论坛举行 中国驻英大使发表演讲

学员们表示,将把所学知识和经验与本国实际情况相结合,探索出适合本国国情的绿色发展模式,致力于推动产业与环保的协同发展,让中非友谊在非洲大地开花结果,共同书写绿色发展新篇章。

国台办:强烈支持有关部门依据对台贸易壁垒调查结论研究采取进一步措施

最佳录音:王丹戎、祝岩峰《流浪地球2》、王砚伟《长空之王》、冯彦茗、林雪麟《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李安磊《八角笼中》和杨江、赵楠《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

淮河干流进入为期4个月的春季禁渔期

零陵区邮亭圩镇俄塘村发挥党建引领作用,采取“农户+村委会+合作社”模式,流转土地改“小田”为“大田”。“积极引导群众参与土地流转,不仅让老百姓增加收入,村集体经济也盘活了,更有效解决了耕地抛荒难题。”俄塘村村支书陈孝金介绍。

姐姐为亡弟追凶20多年 曾与嫌疑人网聊3年套取信息取证

培育科技企业家、弘扬企业家精神。企业家是经济活动的重要主体,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充分发挥企业家特别是科技企业家的引领作用。这种作用主要包括:培育和集聚各类创新人才;协调产学研各方利益和关系;主动连接市场和科技创新,为新技术新产品开拓市场;根据市场目标及时调整创新方向,开发出品质更高、成本更低的产品,并在市场竞争中获得回报。因此,要围绕加强制度建设、增强有效激励、营造有利环境、弘扬企业家精神等深化研究,更好发挥科技企业家在新质生产力发展中的引领作用。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女王论坛